欢迎访问安徽旌德江村旅游有限责任公司官方网站!
景区电话:0563-8046446
 
 
  江村文化  
 
 
     
江村文化
您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江村文化
 
 
江村文化——人文留芳
发布时间:2010-07-28 被阅览数:12961 次
 

 容祖遗像

     1500年秋,唐伯虎在游历了匡庐、武夷、雁荡、普陀诸名山之后,曾溯新安江而上,登览了黄山白岳,亦有缘与同科好友江溥再度相逢。唐寅受溥公之托为溥公夫妇三人画下容像,时溥公原配已故。观其溥公容像画艺精湛,人物肖像逼真,衣饰时代特征明显,黄为黄金。白为白银,朱砂颜料虽历数百年仍光艳如初。因容像不留印款,故给容像披上了神秘色彩。
     民间祖像一度被视为封建迷信品加以销毁,溥公容像能侥幸留存下业,不难想像保护者冒了风险,同时表现出不凡的眼力。江村容像无疑为研究明清村落社会历史提供了一个标本册样也让我们有机会看到徽州文化一道独特的风景。
 
 
 胡适手迹

       这是一代文化大师胡适的手迹。现存于江村历史文物展览馆。左边为“为民族主义努力奋斗”,右边为“于传种问题积极研求”。这是一首贺辞。据说,胡适在外十三年后,胡适从北京大学赶回上庄与江冬秀完婚。大门与院门分别挂了胡适自撰的对联:一是“旧约十三年,环球七万里。”抒发了这十三年中,胡适与其妻江冬秀经历首不同生活的感触。第二副联是“三十夜大月亮,廿七岁老新郎” 
 
 廿四节气木雕屏风

      宗祠内兼具隔开和组合作用及装饰功能的24扇隔扇花卉,喻意族人季季平安,生活如花似锦。隔扇的上方还刻有那个季节的风情图,或荷犁下地的农夫、或头戴斗笠的渔翁、或骑在牛背上的牧童、或纺纱织布的村姑、或倚窗苦读的士子、或落棋不悔的绅士。寄望子孙不仅熟稔琴棋书画,且像“八仙”那样各显才华。江村的木雕就这不被人注意的花花草草图没受斧之伤,可不知何由少了三幅。 
 
 起凤石刻

      集中石雕的地方大都是古桥、牌坊、祠堂,江村除了冲锋陷阵进士坊外,保能看几块保护的“圣旨”石。石存较多的是聚秀湖,企盼多子多孙的麒麟刻图,让江氏子孙不从这偏僻一隅猁居全国数十地。散布于民居中的石雕多属镂空雕、半贺雕、浅浮雕,花草形态各异,动物栩栩如生,人物形象逼真。遍观全村最老最古朴的石雕恐怕要算四角井上的男女井神,那可是江氏卜居金鳌最早的一口井假如井神能开口讲话,它们会传说出多少鲜为人知的史实。

      江村文风淳厚,从六县联中,江村书屋,晨报、族谱、诗词对联之中可窥视江村灿烂的文化。
     1、六县联中。清末之宁国府学堂。1938年,宁国府属六县联中从宣城迁址旌德江村。时六县联中设男、女两部,由省调委江康世(江村人,江春泽女士伯父)任校长。全省大江南北二十余县及苏、浙、鄂、冀、京、沪等外省市青年和爱国侨胞,均来联中就读。1940年,六县联中发展到17个班,学生825名,成为当时皖南地区规模最大的中学之一。1946年,六县联中迁回芜湖湾址。在江村八年,有高中毕业生六届,初中毕业生十届,先后就读的学生共计8000余人。
      2、江村书屋。史书记载,咸丰初年(1851年)江村全村男女8万口,号称“小杨州”,全村共有书屋学校9所,“重诗书、勤课诵、多廷名师以训子弟”。村内有一图书馆,原名“江村书屋”,该馆藏有《四库全书》、《四部备要》、《二十四史》、《万有文库》等数万册图书。至建国前夕,馆藏图书大多失散。
      3、晨报。全称《联中晨报》、油印刊物、八开小报,由六县联中主办。1938年下半年创刊,每周出版一次。主要内容是报道抗日消息和各地救亡活动。1946年停刊。现江村历史文化展览室存有该报。
      4、族谱。金鳌江氏从六十世至六十九世采用统一辈份,“洪图绍世泽,丕显振家声”十字为辈行。与其他江氏绝不相同。民国六年(1917年),江志伊下决心将江氏五支宗谱归拢,重新编修《济阳江氏金鳌派宗谱》,并规定凡金鳌江氏后裔,从第70世止100世,一律采用统一辈行。1926年新谱印成,共22本,其中一套编号为“辛字第十五号”江谱发往杨州,这就充分说明了杨州江氏与旌德江村的血脉亲情。现整套江氏族谱保存于江村历史文化展览室内。
 
版权所有 安徽旌德江村旅游有限责任公司 部分图片、文字来源于网络,如若侵权,请联系本网删除。
景区电话:0563-8046446 8048222(营销部) 传真:0563-8047628 手机:15056323306 QQ:2413370569
皖ICP备16016822号-1 技术支持:黄山时亿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