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谈江石溪先生祖籍 方利山
江石溪(1870—1933)原名江绍岳,字江汉。精医能文,忧国忧民。其祖上从徽州侨寓江苏江东仙女庙,后迁扬州街田家巷。其第六子江世侯(江上青)和大文豪朱自清同窗,中共地下党员,为中国革命做出了贡献,革命烈士。关于江石溪的徽州祖籍,目前有两说:一说是:江石溪属徽州济阳江氏,祖籍旌德江村;一说是:江石溪属徽州婺源萧江氏,祖籍婺源江湾。据迄今已披露的部分史料来分析,“江石溪先生属徽州济阳江氏,祖籍地在旌德江村”这一说法似较为可信:
一、旌德江村的“金鳌江氏”是徽州济阳江,其第六分祠“溥公祠”祠内有楹联为“洪图绍世泽,丕显振家声” ,这是江村金鳌江氏60—69世的字辈排行,而且村中金鳌江氏族人古今都有很多按这种字辈排行所取的名字。在徽州宗族文化中,要辨别某人属于什么氏族的那一支发脉,了解其血缘关系如何,一般查寻宗族字辈排行的办法是比较准确的,因为这种宗族内的字辈排行,或联语,或诗句,绝不和他姓氏宗族相同,有唯一性。对号时如果对上一个字辈相同,或许是一种偶然性;对上两个字号,就有些可靠了;如能对上三个字号,即祖孙三代都符合这一宗族支派所排字辈,则基本可以断定你是属于这一氏族的某一支派了。江石溪先生名江绍岳,其子孙字辈为“世、泽”,据石溪家后人回忆,石溪先生父辈属“图”字辈,比较明确地符合江村金鳌江氏字辈行。而萧江氏支派中,至今尚未见有这种字辈排行。萧江氏支派和金鳌江氏支派,分属于徽州两个不同的“江氏宗族”,也绝不会有相同的字辈排行。这可以说是比较重要的史料依据。
二、江石溪先生工诗文,曾参加扬州“冶春后社”。近年有人发现了一本董玉书先生编于民国三十七年(1948)十一月的《芜城怀旧录》,集中所载“冶春后社人名录”中,明确记载:“江汉,石溪,旌德”,可知江石溪先生祖籍旌德无疑。
三、江石溪先生和当时旅扬州的徽州人江谦、江导岷被时人誉为“江氏三杰”,为南通中国近代化先驱大实业家张骞所看重,为其礼聘重用。在婺源江湾萧江氏大祠堂“永思堂”于民国间重建时,张骞曾应邀为这个祠堂写下了《重建宗祠记》和一副长联,这幅长联落款为:“中华民国十四年三月,江生谦、导岷与其族人等重建宗祠,请为堂联。南通张骞撰书”。这里只写了“江生谦、导岷与其族人等重建宗祠,请为堂联”,而没有写江石溪名字。江石溪和江谦、江导岷同为张骞的重要下属,如果江石溪是属于江湾萧江“永思堂”族人,江石溪不可能不参与永思堂宗祠的修建和请张骞撰书堂联的活动,也不可能被张骞所漏写。因此,张骞书联的落款,反证了江石溪和江谦、江导岷两人不同属于江湾萧江一脉,江石溪当然不可能冒充宗脉,去参与不属于自己宗族的永思堂的重建。 四、1933年9月江石溪先生病逝时,当时的江苏省省长韩紫石(韩国钧),曾专为作悼念挽联:“向秀赋方成,惊听笛声到邗上;江郎才未尽,尚留诗卷在人间。”此联中所用“江郎才尽”的典故,出济阳江氏先祖“江淹梦笔”之传说。江石溪擅诗律,有文才,留诗集传世,是冶春诗社的重要成员。韩国钧反用此典故,是否亦含江石溪是济阳江氏后人的双关用意呢?况且江石溪《梦笔生花诗集》,其集名也用了“江淹梦笔”之典,似乎同样透露了江石溪和济阳江先祖有着某种渊源关系。
对于江石溪先生祖籍问题的查寻考证,看来还是要坚持胡适先生的主张:有一份证据说一分话,要着力发掘真实可靠的史料,要有科学的分析,要着意弄清徽州婺源江湾“萧江”一些历史人物与“济阳江”一些历史人物之间较为密切和不一般的关系,要关注扬州各江氏人物和徽州本土江氏的渊源关系,要努力破解目前尚存的一些历史困惑,不凭主观妄下结论。只有平心静气,努力避免“地域排斥”和非学术因素,不同观点互相尊重,交流沟通,“祖籍考”才有史料价值。
2011年05月08日
(方利山,安徽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馆员。安徽大学徽学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黄山学院研究员。) |